职教动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等院校高等院校 招生专业 职校资讯 关于我们 在线报名 入驻申请
学校库
不限 鹤壁 三门峡 漯河 驻马店 信阳 周口 濮阳 开封 商丘 焦作 安阳 平顶山 南阳 许昌 新乡 洛阳 郑州 济源
学校类型
不限 普通中专 技工学校 职业高中 成人中专 高职院校 本科院校 职业培训 其他学校
分类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职教动态    2024-10-0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使命。为此,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标任务,根据“一体两翼五重点”战略部署,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进行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健全彰显类型特征的政策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清晰,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甚至被当作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首先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的新理念。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等,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从理念到行动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其次,要开展职业教育外部体制机制的改革。职业教育跨越了“教育”与“职业”的界限,在决策与执行中,应突破思维的“定界”意识、打破“界域”的藩篱。政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整、理顺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营造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的匹配度。

最后,要在职业院校内部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应充分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给予职业院校重视、支持并赋予学校较大的自主权;学校应加大教育教学、教师福利、“双师型”人才等的改革,以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性。

构建深化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既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侧的试金石,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挑战明显加剧,教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不匹配,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两张皮”甚至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首先,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动机制。政府积极牵头推动,充分发挥省、市两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构建政、行、企、校参与的运作机制。

其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参与的企业、学校享受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

再次,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应将这项工作的广度深度作为考核职业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最后,创新办学模式、丰富办学形态。调动政府、企业、行业、园区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联合共同体;契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区域、行业需求,共建高水平专业群;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健全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完善推进职普融通的标准路径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深入展开,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职普融通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内在要求,是人才培养创新的一项深刻改革。

首先,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价值的政策体系。大力宣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破除职普融通的思想障碍;建立公正对待职教、普教的政策机制,建立职教学生与普教学生在学历、学位、考试、招工等方面等值或可比的办法、政策,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抓紧推进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构建完整连贯的职业教育体系。

其次,建立健全职普各层级融通的条件、标准、程序。职普融通就是要促进两种类型教育相互促进、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支撑。政府应架设职普融通“立交桥”,对于职普融通的关键项目,如招生标准、学位互认、学籍管理、学分互认、课程建设、师资配备、实习实训项目共享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融通的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

再次,建立健全职普融通的实践路径。以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教育方针为主线,以加强劳动教育为纽带,促进职普融通。在普通教育领域,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通识教育,增加选修课程,促进职教学生全面发展,为职教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选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