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等院校高等院校 招生专业 职校资讯 关于我们 在线报名 入驻申请
学校库
不限 鹤壁 三门峡 漯河 驻马店 信阳 周口 濮阳 开封 商丘 焦作 安阳 平顶山 南阳 许昌 新乡 洛阳 郑州 济源
学校类型
不限 普通中专 技工学校 职业高中 成人中专 高职院校 本科院校 职业培训 其他学校
分类

冲破职业教育偏见,真香!

职教动态    2024-10-17

冲破教育偏见.jpg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是1998年版《新华字典》中,关于“前途”释义的一段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毕业生似乎处在学历“鄙视链”的下游。不过,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启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你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有改变吗?

1

有些偏见,正在被打破

“考不上高中,就去上职业学校。”

“90后”王德东现在是某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堂负责人,他从小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前,家人和老师给出这条建议时,语气中带着无奈。“2007年我读初三,说起职业高中,大家总觉得那是‘小混混’聚集的地方,但凡有个高中可读,不论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读职高都不是大多数家长的第一选择。”王德东说,自己当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考虑到能通过学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选择了职高的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体面的岗位和稳定的收入,而在他的心中,大众对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偏见已经有所改观。

“前些年,都说职校生‘低人一等’,宁愿到咖啡店去端盘子,也不愿意到职校里去学本事。”王德东认为,实际上职业教育绝不是“次等教育”,职业院校也不是“差生”的归宿,“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也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没办法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那更早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离工作岗位近一些,也未必是个不好的选择。”

王德东说,近几年他明显感觉到职业教育所招收的学生中已有不少高分入学者,“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家长普遍越来越开明,更尊重孩子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社会的岗位分工越来越丰富,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心中职业的‘地位’差距正在缩小。”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年, 《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2020年、2021年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足以证明职业教育正越发受到关注。那么市民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又如何?

日前,我们发出了关于职业教育的调查问卷。如果孩子选择就读职业学校,你接受吗?75.24%受访者表示接受,14.29%受访者表示要视成绩而定,10.48%受访者表示不愿意。

图2.png

2

有些优势,日渐被看清

12年前,青海考生周浩以660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却选择休学打工。随后,他选择离开北大,前往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就读。周浩“弃北大读技校”的惊人举动,曾轰动一时,他的事迹还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面对种种非议,周浩表示:“毫不后悔,很庆幸。”

周浩在职业学校学习数控专业,眼前是进口的数控机器,耳边是老师的面授指导,自己还能上手操作,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凭借钻研与学习,周浩上手很快,成为了学院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还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夺得了冠军。

市民马杰曾被这个故事深深激励。他毕业于某家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在一家制造业私企工作。在他看来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当初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对口的企业工作,虽然起点不高,但是积累了工作经验,后续跳槽时这也成为与学历不相上下的竞争资本。”马杰今年36岁,毕业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已经显现,他比同龄人更早稳定下来,“职业教育还有很多优势。比如,专注在某一个特定职业领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也许比在普通高校中学得更深、更精。”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和过剩产能的逐步淘汰,带来了用工需求的改变,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人民日报》曾对三省六市1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高达73.08%的企业认为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术人才的缺乏”。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职业教育学子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

市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什么,又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哪些优势?在我们收回的问卷当中,63.8%受访者认为这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2.86%受访者认为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企业对口、就业方便,是职业教育最大的优势。

图3.png

图4.jpg

3

有些保障,期待做到位

2020年5月,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计划每届培养至少500名螺蛳粉产业人才。

和螺蛳粉学院一样,近年来,陆续成立的“小龙虾学院”“脐橙学院”等正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通过超高的曝光度,在不同程度上软化甚至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同时也和当下职业教育的转型不谋而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解决“有技能没学历”这个痛点。

“如果说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有什么共性的话,那就是尊重市场、立足产业、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真正回归能力本位,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人才供需两端需求错位的问题。”在电力行业某企业从事培训工作的刚胜翔说,随着职业教育越发受到重视,有些保障也应该落实到位,“现在有很多企业依然‘唯学历论’,将文凭作为入场券,实际上他们也可以打开目光,将专业人才纳入招聘中来,给职业教育毕业生多一种选择,也给企业多一次机会。”

刚胜翔表示,自己所在的单位与许多职业技术学校有联动,作为实践点和就业基地,但有不少职业院校会过分注重利益,将毕业生输送到与承诺不符的工作岗位,这种现象还需要相关部门多加重视。

调查问卷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师资力量仍需加强,是目前职业教育最需要提升的部分。

图5.jpg

微观点

❖ 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

进步是明显的,当前的职业教育已从原来的普通教育缩减演变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体系。然而,高兴之余,我也难免忧从中来,担心各层面贯彻落实工作会打折扣、转化成可操作性有一定难度。但是,不管怎样说,职业教育的春天终究来了!

职业教育是讲求实际的。职业教育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创新,需要鼓励,有鼓励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职业教育。

我希望各级政府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一些地方职校生不能报考公务员的做法也该改改了!

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严格按照中央领导人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为我国职业教育建立新功,为造就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做出贡献。也许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多了,干活的就多了,电信诈骗就少了。

来世一遭,做事不求其多,一件足矣。长于一技可以使我们的人生脚踏实地,进可以修为艺术,退可以养家糊口。广大职校生应该更加坚定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鼓起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士气,怀揣真挚的梦想,深情拥抱新技能,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发扬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将自己锤炼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发挥工匠作用。

@企鹅号 开伟观察


❖ 职教不该是“无奈的选择” ❖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能够比肩世界的大国工匠。让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探索,不断破除职业教育中的梗阻和障碍。无论是认识观念、社会地位,还是收入待遇、晋升通道,都需要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全新的定位。“推动职普融通”,正是着眼于职业教育中的瓶颈问题,打破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技术与学历并重不再是梦,也让普通高校教育找到与社会对接、市场对接、就业对接的新渠道。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样要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职业教育不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也能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成为国家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

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根深蒂固,改变非一朝一夕。以“职普融通”改革为突破口,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推进观念、就业、晋升等更多方面的“融通”,才能真正打通职业教育的“任督二脉”,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从一些城市调整人才政策,让快递员等应用型人才评上职称,到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建筑工等普通劳动者悉数亮相,这些都让我们看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技术技能人才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网友 五彩斑斓的世界


❖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等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想当科学家、医生、老师、警察,似乎是课堂上的标准回答。这些职业受人尊重,有稳定的收入,能为国家做贡献,自然成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待。而“进工厂上班”的辉煌,似乎留在了上世纪90年代末,还被收录进家长“恐吓”孩子的话术:不好好学习,就去念职专,以后去厂里下苦力!

这样的偏见,是时候改改了。

首先,“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这句话不该只是嘴上说说,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存在的意义。不论是医生、律师、工人,还是网红、外卖小哥、快递站长,这个时代的职业类别远远多于从前,分工也越加明确,缺一环就可能导致某个行业链条的断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各个环节更优秀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分子。

其次,很多人对职业教育覆盖面的认知,还停留在电焊工、修车师傅、厨师等传统岗位,殊不知视觉艺术师、影视后期制作师、插花培训师、国学指导师这些透着“诗与远方”的职业,已经占据了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中,将兴趣与职业挂钩,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新华字典》中那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总被人诟病“在以前可以,在当下不可能”。

但我们仍盼望着,你进了互联网头部企业,我做了带货主播,他学了家电维修,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