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中等院校高等院校 招生专业 职校资讯 关于我们 在线报名 入驻申请
学校库
不限 鹤壁 三门峡 漯河 驻马店 信阳 周口 濮阳 开封 商丘 焦作 安阳 平顶山 南阳 许昌 新乡 洛阳 郑州 济源
学校类型
不限 普通中专 技工学校 职业高中 成人中专 高职院校 本科院校 职业培训 其他学校
分类

以职业教育之为 贡献教育强国之力

职教动态    2023-09-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首次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性人才,成为国家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时期,如何落实好党和国家提出的这一战略人才的培养,以职业教育之为,贡献教育强国、制造强国之力,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经过长期实践,目前初步探索出八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此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技能人才,尤其是中职与高职采取3+2、五年一贯制等形式进行衔接或贯通培养,有利于系统、全面地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大多能取得高级工证书。

二是“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由此各地加快了试点工作,许多地方试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4”贯通培养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技术人才。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这是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提出,并且把中本衔接培养中的本科教育固化在职业本科教育。

三是“本科+技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世纪之交的教改成果。学校针对优秀技工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情况,延长学制,实行五年制本科教育。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工生源经过五年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的学生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下培养的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当下推行的职业本科教育,如果招收中职学生实行五年制培养,部分学生也可以成长为技师或准技师。

四是“3+2”专本衔接培养模式。“3+2”专本衔接培养模式是指本科院校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培养“本科+技师”高技能师资的培养模式,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教改成果。2009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培养中职学校急需的、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师资。具备中高级技能证书的优秀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按专业单独编班,进行2年本科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拥有高技能的职教师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20%的优秀毕业生升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本科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实行“3+2”衔接培养,毕业生更能凸显高技能人才的特色。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可以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专本衔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是高级技工学校培养模式。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同时承担技师、高级技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其他培训任务。其生源主要是技工学校毕业生或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在职工人,学制一般两年或三年,毕业时通过严格的考工和技能鉴定颁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印发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对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重新进行了规定。

六是技师学院培养准技师模式。我国的技师学院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举办的,在原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成,是目前技工院校的最高层次。当前技师学院的学制因招生对象的不同,分为二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持有高级工证书的各类人员,包括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五年制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其培养模式又分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周期为三年,主要培养高级工。三年中前两年的教学与普通高级技能班相似,开展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第三年不是去企业顶岗实习,而是在校内以课题研修形式开展本专业的单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或略高于高级工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阶段学习期限为一年,为校内教学项目训练阶段,以小组方式开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第三阶段学习期限也为一年,学生在企业中开展顶岗实习。

七是校企联合开展学徒制培养模式。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规律,在我国有两种类型,即教育部门的现代学徒制和人社部门的新型学徒制。二者都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施弹性学习时间和学分制管理。现代学徒制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了“以企业为培养主体,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技能为本位”的学徒培养模式,使学徒在工作中获得“识岗、知岗、胜岗”的能力,极大地填补了高技能人才缺口。

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从2011年到2020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和技师培训项目。三个培训项目又分别发文指导,如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指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高精生产加工、传统技艺传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主要选择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行业和职业,由具有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头人依托大中型企业、行业研发中心、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或创办。2016年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三类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指导。

总的来说,我国初步构建起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类型层次多样、内涵形式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并且培养单位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拓展。虽然职业本科教育刚起步,数量还比较少,但稳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从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从低级到高级的技术技能积累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或实施分段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协同配合。为落实好国家战略性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各培养院校或单位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行业企业通过大师工作室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特别提倡通过生产一线的真题真做、解决难题,校企合作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逐步构建起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热门文章